电脑cpu读取顺序 | cpu访问数据的顺序

电脑cpu读取顺序 | cpu访问数据的顺序

cpu访问数据的顺序

谢邀。缓存的工作原理是当CPU要读取一个数据时,首先从缓存中查找,如果找到就立即读取并送给CPU处理;如果没有找到,就用相对慢的速度从内存中读取并送给CPU处理,同时把这个数据所在的数据块调入缓存中,可以使得以后对整块数据的读取都从缓存中进行,不必再调用内存。

正是这样的读取机制使CPU读取缓存的命中率非常高(大多数CPU可达90%左右),也就是说CPU下一次要读取的数据90%都在缓存中,只有大约10%需要从内存读取。

这大大节省了CPU直接读取内存的时间,也使CPU读取数据时基本无需等待。

总的来说,CPU读取数据的顺序是先缓存后内存。

一级最重要,但是现在CPU的一级缓存几乎都一样,所以忽略。二级缓存 纵观英特尔处理器的发展,且不论核心架构如何改变,以级数增长的二级缓存是最直观的。

奔腾4时代0.18微米工艺的Willamette拥有256K二级缓存,0.13微米的Northwood核心拥有512K,后期0.09微米的Prescott一度增大到1M。

到了酷睿时代,在架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的同时,65纳米工艺让二级缓存再次翻倍,即便是刚推出时低端酷睿的代表Allendale核心,二级缓存也达到了2M,高端酷睿更是拥有4M的二级缓存。

进入45nm工艺后,二级缓存的容量进一步加大,高端E8X00系列二级缓存达到了惊人的6M,低端E7X00也达到了3M之多,至此Intel从512K到6M甚至12M实现了二级缓存的“无缝衔接”。[三级缓存是为读取二级缓存后未命中的数据设计的—种缓存,在拥有三级缓存的CPU中,只有约5%的数据需要从内存中调用,这进一步提高了CPU的效率。cpu的二级缓存和三级缓存的大小,并不是衡量cpu的性能的唯一标准,还得看cpu的主频,制程,比如说45纳米的就比65纳米的好,还要稍微注意一下它支持的指令集,还得看是谁的产品,二级缓存对于intel的产品来说很重要但二级缓存对于AMD来说就不像intel那么重要,因为AMD除了有二级缓存之外还有三级缓存。 要说主频、二级缓存和三级缓存哪个更重要,这个问题完全还要看你使用电脑追求什么了,主要执行什么任务。

主频高运算速度快,二级缓存(L2)和三级缓存(L3)起到内存和CPU之间的缓冲作用,缓解内存和CPU速度不匹配问题起到提高CPU执行效率。

所以大L2、L3在CPU长时间大量数据处理的时候效率会比较高。

高主频在短时间内少量数据的处理上会比较快,其实3项这都很重要 ,哪一项达不到一定标准都会出现瓶颈效应。


cpu读取数据的顺序

cpu通过执行“指令”来完成基本运算。计算机的CPU每执行一条“指令”,就完成一步基本运算或判断。

在CPU中,一条指令的运行包括取指、分析和执行3个步骤,因此执行一条指令,就会完成一步基本运算或判断。

CPU的工作分为以下 5 个阶段:取指令阶段、指令译码阶段、执行指令阶段、访存取数和结果写回。

取指令(IF,instruction fetch),即将一条指令从主存储器中取到指令寄存器的过程。程序计数器中的数值,用来指示当前指令在主存中的位置。当 一条指令被取出后,PC中的数值将根据指令字长度自动递增。

指令译码阶段(ID,instruction decode),取出指令后,指令译码器按照预定的指令格式,对取回的指令进行拆分和解释,识别区分出不同的指令类 别以及各种获取操作数的方法。

执行指令阶段(EX,execute),具体实现指令的功能。CPU的不同部分被连接起来,以执行所需的操作。

访存取数阶段(MEM,memory),根据指令需要访问主存、读取操作数,CPU得到操作数在主存中的地址,并从主存中读取该操作数用于运算。部分指令不需要访问主存,则可以跳过该阶段。

结果写回阶段(WB,write back),作为最后一个阶段,结果写回阶段把执行指令阶段的运行结果数据“写回”到某种存储形式。结果数据一般会被写到CPU的内部寄存器中,以便被后续的指令快速地存取;许多指令还会改变程序状态字寄存器中标志位的状态,这些标志位标识着不同的操作结果,可被用来影响程序的动作。

在指令执行完毕、结果数据写回之后,若无意外事件(如结果溢出等)发生,计算机就从程序计数器中取得下一条指令地址,开始新一轮的循环,下一个指令周期将顺序取出下一条指令。


cpu执行指令时数据搜索的顺序

1、控制器垍頭條萊

CPU的控制器包括用电信号指挥整个电脑系统的执行及储存程序命令的电子线路。像一个管弦乐队的指挥者,控制器不执行程序命令,而是指挥系统的其它部分做这些工作。控制器必须与算术逻辑单元和内存都有紧密的合作与联系。條萊垍頭

2、指令译码器頭條萊垍

指令译码器为CPU翻译指令,然后这些指令才能够被执行。萊垍頭條

3、程序计数器萊垍頭條

程序计数器是一个特别的门插销。当有新的指令送入PC时,PC会被加1。因此它按照顺序通过CPU必须执行的任务。然而,也有一些指令能够让CPU不按顺序执行指令,而是跳跃到另-些指令。頭條萊垍

4、算术逻辑单元頭條萊垍

算术逻辑单元包含执行所有算术/逻辑操作的电子线路。算术逻辑单元能够执行四种算术操作(数学计算):加、减、乘、除萊垍頭條

算术逻辑单元也能执行逻辑操作。一个逻辑操作通常是一个 对照。它能够对比数字、字母或特殊文字。电脑就可以根据对比结果采取行动。萊垍頭條

5、寄存器萊垍頭條

寄存器是位于CPU内部的特殊存储单元。存储在这里的数据的存取比存储在其它内存单元(如: RAM、ROM)的数据的存取要快。萊垍頭條

CPU内不同部分的寄存器有不同的功能。在控制器中,寄存器用来存储电脑当前的指令和操作数。同时,ALU中的寄存器被叫做累加器,用来储存算术或逻辑操作的结果。萊垍頭條


cpu访问数据的顺序是什么

8086CPU地址总线有20根,能寻址1MB的存储单元。

8086CPU通过16条数据总线、20条地址总线和若干条控制总线与外部进行数据交换。由于地址总线有20条,所以CPU可以访问的存储单元数为2的20次方,即1M个存储单元。每个存储单元存放8位二进制数,即一个字节,且这些存储单元都是顺序排列的,每个单元用唯一的一个物理地址标示,这个物理地址既是由地址总线得到的20位二进制数。

关于寻址范围这里强调一下,N位地址线能访问2的N方个存储单元。比如:1位地址线只能访问2个存储单元,两位地址线能访问4个存储单元,等等。

至于每个存储单元的大小要看CPU的字长了,即CPU的数据总线。8086的字长为16位,它的数据总线为16位,本应该存储单元是16位的,但为了与8位机兼容,将这16位分成了高8位和低8位,在寻址时用19位地址线确定16位的存储单元,用另一根地址线决定是高8位还是低8位。


cpu数据搜索先后顺序

方法/步骤

一.win10系统如果启用了搜索框的话点击左下角的一个搜索框。

二.直接输入我们的系统配置进行搜索,或者输入命令msconfig。

三.打开系统配置面板之后先点击左上角的一个引导选项。

四.点击了引导选项之后我们看到有一个高级选项。

五.在高级选项的菜单下可以看到有一个CPU个数的选择

六.选择完成之后点击右下角确定保存,重启电脑就会生效了。


cpu访问存储器的顺序

64位

一般在处理器访问的过程当中,CPU要先形成64位的物理地址,然后进行地址的调整,分配之后再进行数据的输出使用。

cpu访问存储单元的20位物理地址,两个有16位地址合成的

段寄存器提供16位段基值+0000,形成20位段基址

EU IP提供的16位偏移量。


cpu能直接访问的数据

能,不能CPU只能访问内存数据,外存数据必须先读进内存再供CPU访问。内存数据指:内存条及CPU缓存中的数据,内存数据是临时数据不能长期保留。

外存数据指:硬盘、光盘中的数据,外存数据是能长期保留的


cpu搜索顺序

CPU的工作模式​按照 CPU 功能升级迭代的顺序,CPU 的工作模式有实模式、保护模式、长模式。1、实模式1.1定义:​实模式又称实地址模式,实,即真实,这个真实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运行真实的指令,对指令的动作不作区分,直接执行指令的真实功能,另一方面是发往内存的地址是真实的,对任何地址不加限制地发往内存。1.2实模式寄存器x86 CPU 在实模式下的寄存器。表中每个寄存器都是 16 位的。1.3实模式下访问内存​虽然有了寄存器,但是数据和指令都是存放在内存中的。


cpu访问数据的流程

CPU可以直接访问内存储器。

CPU是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的缩写。CPU一般由逻辑运算单元、控制单元和存储单元组成。在逻辑运算和控制单元中包括一些寄存器,这些寄存器用于CPU在处理数据过程中数据的暂时保存。


cpu执行命令时数据搜索的顺序是

缓存的工作原理是当CPU要读取一个数据时,首先从缓存中查找,如果找到就立即读取并送给CPU处理;如果没有找到,就用相对慢的速度从内存中读取并送给CPU处理,同时把这个数据所在的数据块调入缓存中,可以使得以后对整块数据的读取都从缓存中进行,不必再调用内存。   正是这样的读取机制使CPU读取缓存的命中率非常高(大多数CPU可达90%左右),也就是说CPU下一次要读取的数据90%都在缓存中,只有大约10%需要从内存读取。这大大节省了CPU直接读取内存的时间,也使CPU读取数据时基本无需等待。总的来说,CPU读取数据的顺序是先缓存后内存。 一级最重要,但是现在CPU的一级缓存几乎都一样,所以忽略。二级缓存 纵观英特尔处理器的发展,且不论核心架构如何改变,以级数增长的二级缓存是最直观的。奔腾4时代0.18微米工艺的Willamette拥有256K二级缓存,0.13微米的Northwood核心拥有512K,后期0.09微米的Prescott一度增大到1M。到了酷睿时代,在架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的同时,65纳米工艺让二级缓存再次翻倍,即便是刚推出时低端酷睿的代表Allendale核心,二级缓存也达到了2M,高端酷睿更是拥有4M的二级缓存。进入45nm工艺后,二级缓存的容量进一步加大,高端E8X00系列二级缓存达到了惊人的6M,低端E7X00也达到了3M之多,至此Intel从512K到6M甚至12M实现了二级缓存的“无缝衔接”。[三级缓存是为读取二级缓存后未命中的数据设计的—种缓存,在拥有三级缓存的CPU中,只有约5%的数据需要从内存中调用,这进一步提高了CPU的效率。  cpu的二级缓存和三级缓存的大小,并不是衡量cpu的性能的唯一标准,还得看cpu的主频,制程,比如说45纳米的就比65纳米的好,还要稍微注意一下它支持的指令集,还得看是谁的产品,二级缓存对于intel的产品来说很重要但二级缓存对于AMD来说就不像intel那么重要,因为AMD除了有二级缓存之外还有三级缓存。   要说主频、二级缓存和三级缓存哪个更重要,这个问题完全还要看你使用电脑追求什么了,主要执行什么任务。主频高运算速度快,二级缓存(L2)和三级缓存(L3)起到内存和CPU之间的缓冲作用,缓解内存和CPU速度不匹配问题起到提高CPU执行效率。所以大L2、L3在CPU长时间大量数据处理的时候效率会比较高。高主频在短时间内少量数据的处理上会比较快,其实3项这都很重要 ,哪一项达不到一定标准都会出现瓶颈效应


tag:数据搜索执行命令读取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