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cpu的发展 | 电脑cpu的发展史

电脑cpu的发展 | 电脑cpu的发展史

电脑cpu的发展史

发展历史

X86时代的CPU

CPU的溯源可以一直去到1971年。在那一年,当时还处在发展阶段的INTEL公司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微处理器4004。这不但是第一个用于计算器的4位微处理器,也是第一款个人有能力买得起的电脑处理器!4004含有2300个晶体管,功能相当有限,而且速度还很慢,被当时的蓝色巨人IBM以及大部分商业用户不屑一顾,但是它毕竟是划时代的产品,从此以后,INTEL便与微处理器结下了不解之缘。可以这么说,CPU的历史发展历程其实也就是 INTEL公司X86系列CPU的发展历程,就通过它来展开的“CPU历史之旅”。

1978年,Intel公司再次领导潮流,首次生产出16位的微处理器,并命名为i8086,同时还生产出与之相配合的数学协处理器 i8087,这两种芯片使用相互兼容的指令集,但在i8087指令集中增加了一些专门用于对数、指数和三角函数等数学计算指令。由于这些指令集应用于 i8086和i8087,所以人们也这些指令集统一称之为X86指令集。虽然以后Intel又陆续生产出第二代、第三代等更先进和更快的新型CPU,但都 仍然兼容原来的X86指令,而且Intel在后续CPU的命名上沿用了原先的X86序列,直到后来因商标注册问题,才放弃了继续用阿拉伯数字命名。至于在 后来发展壮大的其他公司,例如AMD和Cyrix等,在486以前(包括486)的CPU都是按Intel的命名方式为自己的X86系列CPU命名,但到 了586时代,市场竞争越来越厉害了,由于商标注册问题,它们已经无法继续使用与Intel的X86系列相同或相似的命名,只好另外为自己的586、 686兼容CPU命名了。

1979年,INTEL公司推出了8088芯片,它仍旧是属于16位微处理器,内含29000个晶体管,时钟频率为4.77MHz,地址总线 为20位,可使用1MB内存。8088内部数据总线都是16位,外部数据总线是8位,而它的兄弟8086是16位。1981年8088芯片首次用于IBM PC机中,开创了全新的微机时代。也正是从8088开始,PC(personal computer——个人电脑)的概念开始在全世界范围内发展起来。

1982年,许多年轻的读者尚在襁褓之中的时候,INTE已经推出了划时代的最新产品枣80286芯片,该芯片比8006和8088都有了飞 跃的发展,虽然它仍旧是16位结构,但是在CPU的内部含有13.4万个晶体管,时钟频率由最初的6MHz逐步提高到20MHz。其内部和外部数据总线皆 为16位,地址总线24位,可寻址16MB内存。从80286开始,CPU的工作方式也演变出两种来:实模式和保护模式。

Intel 80286处理器

1985年INTEL推出了80386芯片,它是80X86系列中的第一种32位微处理器,而且制造工艺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与80286相比, 80386内部内含27.5万个晶体管,时钟频率为12.5MHz,后提高到20MHz,25MHz,33MHz。80386的内部和外部数据总线都是 32位,地址总线也是32位,可寻址高达4GB内存。它除具有实模式和保护模式外,还增加了一种叫虚拟86的工作方式,可以通过同时模拟多个8086处理 器来提供多任务能力。除了标准的80386芯片,也就是经常说的80386DX外,出于不同的市场和应用考虑,INTEL又陆续推出了一些其它类 型的80386芯片:80386SX、80386SL、80386DL等。1988年推出的80386SX是市场定位在80286和80386DX之间的 一种芯片,其与80386DX的不同在于外部数据总线和地址总线皆与80286相同,分别是16位和24位(即寻址能力为16MB)。

1990年推出的80386 SL和80386 DL都是低功耗、节能型芯片,主要用于便携机和节能型台式机。80386 SL与80386 DL的不同在于前者是基于80386SX的,后者是基于80386DX的,但两者皆增加了一种新的工作方式:系统管理方式。当进入系统管理方式后,CPU 就自动降低运行速度、控制显示屏和硬盘等其它部件暂停工作,甚至停止运行,进入“休眠”状态,以达到节能目的。1989年,大家耳熟能详的80486 芯片由INTEL推出,这种芯片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它实破了100万个晶体管的界限,集成了120万个晶体管。80486的时钟频率从25MHz逐步提高到 33MHz、50MHz。80486是将80386和数学协处理器80387以及一个8KB的高速缓存集成在一个芯片内,并且在80X86系列中首次采用 了RISC(精简指令集)技术,可以在一个时钟周期内执行一条指令。它还采用了突发总线方式,大大提高了与内存的数据交换速度。由于这些改进,80486 的性能比带有80387数学协处理器的80386DX提高了4倍。80486和80386一样,也陆续出现了几种类型。上面介绍的最初类型是 80486DX。1990年推出了80486SX,它是486类型中的一种低价格机型,其与80486DX的区别在于它没有数学协处理器。80486 DX2由系用了时钟倍频技术,也就是说芯片内部的运行速度是外部总线运行速度的两倍,即芯片内部以2倍于系统时钟的速度运行,但仍以原有时钟速度与外界通 讯。80486 DX2的内部时钟频率主要有40MHz、50MHz、66MHz等。80486 DX4也是采用了时钟倍频技术的芯片,它允许其内部单元以2倍或3倍于外部总线的速度运行。为了支持这种提高了的内部工作频率,它的片内高速缓存扩大到 16KB。80486 DX4的时钟频率为100MHz,其运行速度比66MHz的80486 DX2快40%。80486也有SL增强类型,其具有系统管理方式,用于便携机或节能型台式机。


CPU的历史

CPU和主板必须配套!!!就像你的脚和鞋子也要配套一样。

举例来说你没办法把Intel的CPU塞到AMD的主板上去。(历史上有一段甜蜜的通用接口时期,早已逝去)

主板和CPU是否配套请参阅厂家的介绍页面!(很重要)因为即使接口相同(就是CPU可以插到对应的主板上)也不一定可以使用!(芯片组不一定支持)。

举例:

Intel酷睿第六代、第七代、第八代的处理器接口均为LGA1151,但是芯片组不同,以Z系芯片组为例,对应的芯片组分别为Z170、Z270、Z370,其中170主板在更新到最新BIOS后可支持第六、第七代处理器,270主板出厂无需更新即可支持第六、第七代处理器,370只支持第八代处理器,所以你买了370主板,又买了7700K是不配套的,虽然CPU可以安上,但是开不了机。


电脑cpu的发展史的简单总结

CPU发展已经有40多年的历史了。我们通常将其分成 六个阶段。

(1)第一阶段 (1971年-1973年) 。这是4位和8位低档微处理器时代,代表产品是Intel 4004处理器。

1971年,Intel生产的4004微处理器将运算器和控制器集成在一个芯片上,标志着CPU的诞生;

1978年,8086处理器的出现奠定了X86指令集架构, 随后8086系列处理器被广泛应用于个人计算机终端、高性能服务器以及云服务器中。

(2)第二阶段 (1974年-1977年) 。这是8位中高档微处理器时代,代表产品是Intel 8080。此时指令系统已经比较完善了。

(3)第三阶段 (1978年-1984年) 。这是16位微处理器的时代,代表产品是Intel 8086。相对而言已经比较成熟了。

(4)第四阶段 (1985年-1992年) 。这是32位微处理器时代,代表产品是Intel 80386。已经可以胜任多任务、多用户的作业。

1989 年发布的80486处理器实现了5级标量流水线,标志着CPU的初步成熟,也标志着传统处理器发展阶段的结束。

(5)第五阶段 (1993年-2005年) 。这是奔腾系列微处理器的时代。

1995 年11月,Intel发布了Pentium处理器,该处理器首次采用超标量指令流水结构,引入了指令的乱序执行和分支预测技术,大大提高了处理器的性能,因此,超标量指令流水线结构一直被后续出现的现代处理器,如AMD(Advanced Micro devices)的K9, K10、Intel的Core系列等所采用。

(6)第六阶段 (2005年至今) 。是酷睿系列微处理器的时代,这是一款领先节能的新型微架构,设计的出发点是提供卓然出众的性能和能效。


电脑cpu的发展史图片

1956年,夏培肃完成了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运算器和控制器的设计工作,同时编写了中国第一本电子计算机原理讲义。

1957年,哈尔滨工业大学研制成功中国第一台模拟式电子计算机。

1958年,中国第一台计算机--103型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研制成功,运行速度每秒1500次。

1959年,中国研制成功104型电子计算机,运算速度每秒1万次。

1960年,中国第一台大型通用电子计算机--107型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研制成功。

1963年,中国第一台大型晶体管电子计算机--109机研制成功。

1964年,441B全晶体管计算机研制成功。

1965年,中国第一台百万次集成电路计算机"DJS-Ⅱ"型操作系统编制完成。

1967年,新型晶体管大型通用数字计算机诞生。

1969年,北京大学承接研制百万次集成电路数字电子计算机 --150机。

1970年,中国第一台具有多道程序分时操作系统和标准汇编语言的计算机--441B-Ⅲ型全晶体管计算机研制成功。

1972年,每秒运算11万次的大型集成电路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研制成功。

1973年,中国第一台百万次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研制成功。

1974年,DJS-130、131、132、135、140、152、153等13个机型先后研制成功。

1976年,DJS-183、184、185、186、1804机研制成功。

1977年,中国第一台微型计算机DJS-050机研制成功。

1977年4月,清华大学、安徽无线电厂和电子部6所组成联合设计组,研制成功DJS-050微型计算机。这是国内最早研制生产的8位微型计算机。该机与Intel公司8080系列微型计算机完全兼容。

1979年,中国研制成功每秒运算500万次的集成电路计算机--HDS-9,王选用中国第一台激光照排机排出样书。

1981年,中国研制成功的260机平均运算速度达到每秒100万次。

1983年,"银河Ⅰ号"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运算速度达每秒1亿次。


我国CPU发展史

CPU制造工艺又叫做CPU制程,它的先进与否决定了CPU的性能优劣。CPU的制造是一项极为复杂的过程,当今世上只有少数几家厂商具备研发和生产CPU的能力。CPU的发展史也可以看作是制作工艺的发展史。几乎每一次制作工艺的改进都能为CPU发展带来最强大的源动力,无论是Intel还是AMD,制作工艺都是发展蓝图中的重中之重。

CPU架构是CPU厂商给属于同一系列的CPU产品定的一个规范,主要目的是为了区分不同类型CPU的重要标示。目前市面上的CPU指令集分类主要分有两大阵营,一个是intel、AMD为首的复杂指令集CPU,另一个是以IBM、ARM为首的精简指令集CPU。两个不同品牌的CPU,其产品的架构也不相同,例如,Intel、AMD的CPU是X86架构的,而IBM公司的CPU是PowerPC架构,ARM公司是ARM架构。


电脑cpu的发展历史

世界上第一片CPU是1971年发明的,型号是Intel生产的4004微处理器。

4004微处理器片内集成了2250个晶体管,晶体管之间的距离是10微米,能够处理4bit的数据,每秒运算6万次,运行的频率为108KHz,成本不到100美元。英特尔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戈登·摩尔将4004称之为“人类历史上最具革新性的产品之一”。

扩展资料:

1978年,Intel首次推出16位处理器8086,这是80x86系列CPU的鼻祖。8086的内部和外部数据总线都是16位,地址总线为20位,可访问1MB内存。1979年,Intel又推出8086的姊妹芯片8088,它与8086不同的是外部数据总线为8位。 


cpu的发展史的简单总结

电脑CPU,也叫做中央处理器,CPU发展史简单来说就是Intel公司的发展历史。

CPU从最初发展已经有四十多年的历史了,这期间,按照其处理信息的字长,CPU可以分为:四位微处理器、八位微处理器、十六位微处理器、三十二位微处理器以及六十四位微处理器等等。

1971 年,Intel 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款微处理器 4004,它是一个包含了2300个晶体管的4位CPU。

1978年,Intel公司首次生产出16位的微处理器命名为i8086。

1978年,Intel还推出了具有 16 位数据通道、内存寻址能力为 1MB、最大运行速度 8MHz 的8086。

1979年,Intel公司推出了8088芯片,它是第一块成功用于个人电脑的CPU。

1981年8088芯片首次用于IBM PC机中,开创了全新的微机时代。

1982年,Intel推出80286芯片,它比8086和8088都有了飞跃的发展,进而使得以后的 PC 机不得不一直兼容于PC XT/AT。

1985年Intel推出了80386芯片,它X86系列中的第一种32位微处理器,而且制造工艺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1989 年,80486 横空出世,它第一次使晶体管集成数达到了 120 万个,并且在一个时钟周期内能执行 2 条指令。

进入新世纪以来,CPU进入了更高速发展的时代,仍然是Intel跟AMD公司在 两雄争霸,它们分别推出了Pentium4、Tualatin核心Pentium III和Celeron,Tunderbird核心Athlon、AthlonXP和Duron等处理器,竞争日益激烈。


计算机CPU发展史

1971 年:4004微处理器 1972年:英特尔8008微处理器 1976年: 发布8085处理器 1978年:英特尔推出4.77MHz的8086 1979年:英特尔推出4.77MHz的准16位微处理器8088 1981年:80186和80188发布。

1982年:80286就发布。 1988年6月16日:80386SX发布。

1989年4月,英特尔推出25MHz 486微处理器。

1991年5月22日:80486DX的廉价版80486SX发布,它和DX的区别是没有整合FPU 1993年3月22日:全面超越486的新一代586 CPU问世。

1994年3月7日:英特尔发布90和100MHz 的Pentium 处理器 1994年10月10日:英特尔发布75MHz 版本的Pentium 处理器 1995年3月27日:英特尔发布120MHz 的Pentium 处理器 1995年6月1日:英特尔发布133MHz 版本Pentium 处理器 1995年11月1日,英特尔推出了Pentium Pro处理器。Pentium Pro的工作频率 有150/166/180和200MHz四种,都具有16KB的一级缓存和256KB的二级缓存。

1996年1月4日英特尔发布150&166 MHz Pentium CPU,包括了越3.3M个晶体管 1996年10月6日:英特尔发布200MHz Pentium CPU 1997年4月7日 。英特尔发布了Pentium II处理器 1998年2月:Intel 发布333MHz Pentium II处理器 1999年1月,英特尔推出奔腾III处理器 1999年10月,Intel推出了基于0.18微米工艺制造的Pentium III处理器 2000年3月8日: Intel 限量供应1GHz Pentium III 处理器 2000年11月20日,英特尔正式发布了下一代处理器——奔腾4 剩下的呵呵想想离偶们都很近了呵呵我想不说楼主应该也知道了吧呵呵。真难这个问题搜索了N个网站综合了许多资料真郁闷啊。 不过总算完了哦没粘别人的啊自己从网上给找的


电脑cpu的发展史简述

1978年,或许是命运的安排,32岁的工程师克里斯·库里与30岁的赫尔曼·豪瑟相遇,两人志向相投,在当年的12月5日,他们共同创办了CPU公司『Cambridge Processor Unit』。(剑桥处理器单元)。

在创建初期,公司主要从事当地市场的电子设备设计和制造的业务。当年因为黑客们策划了入侵赌博机,牟取了巨额的利润。于是当地就有公司找到CPU公司,请他们重新设计一款适用于赌博机的微处理器控制器,以阻止黑客入侵。于是在1979年3月,『Acorn System 1』被发明了出来了,样子有点像现代的树莓派。其核心是6502 CPU,频率为1mhz,内存刚刚超过1K,输入是通过一个25键键盘和一个小型 LED 显示屏。

在这款产品取得了成功后,他们给公司换了个名字,据说为了让公司名比Apple(苹果)公司更早出现在字母排序的黄页名单上,将公司名改为了『Acorn Computer Ltd』(橡果电脑有限公司)。


tag:发展史简单历史我国图片

相关内容